设为首页 收藏西行客

四川成都畅游西行客旅行社

搜索
查看: 623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西藏的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3:2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关于西藏的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布达拉宫建成背后的故事——
也许大多数人都知道布达拉宫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而建的。但你可知道松赞干布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在众多求婚的各国使臣中凸显出自己才华的吗?

西藏的标志就是布达拉宫了,布达拉宫建于公元七世纪,“布达拉”,是梵语的音译,又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因而布达拉宫俗称“第二普陀罗山”。

公元七世纪,西藏当时正处于吐蕃王朝时期,藏王松赞干布勤政爱民,吐蕃日益强大。为了与中原的唐朝建立友好关系,引进中原先进技术和文化,松赞干布决定向唐朝文成公主求婚。求婚使臣禄东赞带着礼物到了唐朝国都长安(今西安),才知道唐朝周边几个国家也派出使臣,向才貌双全的文成公主求婚。唐朝太宗皇帝决定让各国使臣比试智慧,他出了三道题,全部答对的才能被许婚。
第一道题是,花园里有十棵木头,两头一样粗细,使臣要区分哪头是根部,哪头是尾部。聪明的禄东赞将木头放入水中,因为树木根部密度大,所以向水里倾斜,于是他就分出了木头的头和尾。

唐太宗又出了第二道题,他拿出一块玉,玉中间有一个转了九道弯贯穿整块玉的细孔。唐太宗让使臣们将细线从孔的这头穿到那头。使臣们都眯着眼捏着线往孔里插线,只有禄东赞很特别,他在孔的一头涂上蜂蜜,又将细线拴到蚂蚁的腰上,然后把蚂蚁放在孔的另一头,蚂蚁闻到蜂蜜的气味开始向孔里爬,禄东赞又对着孔不停地吹着蚂蚁往前爬,于是蚂蚁把细线带到了孔的那一头,禄东赞又赢了。

唐太宗又出了第三道题,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马驹混在一起,区分哪匹马驹是哪匹母马生的。使臣们想了很多办法,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长相分,都不对。禄东赞将母马和马驹分开关起来,隔了一夜,才把母马一匹一匹放出来,马驹一看自己的妈妈出来了,忙跑上去吃奶,不一会儿,全分出来了。

唐太宗一看禄东赞都答对了,又加出一道题,就是使臣必须在五百名用面纱蒙头的宫女中挑出文成公主。使臣们谁都没见过文成公主,这题太难了。但是禄东赞已经了解到文成公主喜欢用一种独特的香,蜜蜂很喜欢这种香味。辩认公主那天,禄东赞偷偷地带了一些蜜蜂在身边,他将蜜蜂一放,蜜蜂便飞向有独特香味的文成公主。禄东赞又一次赢了。唐太宗心想,吐蕃大臣都如此聪明,能用这样大臣的国王肯定也很英明,于是将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喜出望外,为夸耀后世下令在当时的红山上建九层楼宫殿一千间,取名布达拉宫以居公主。据史料记载,红山内外围城三重,松赞宫殿之间有一道银铜合制的桥相连。布达拉宫东门外有松赞干布的跑马场。当由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灭亡之时,布达拉宫的大部分毁于战火。

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开始重建布达拉宫,三年后竣工,是为白宫。1653年,五世达赖入住宫中。从这时起,历代达赖喇嘛都居住在这里,重大的宗教和政治仪式也都在这里举行,布达拉宫由此成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后经历代达赖喇嘛的扩建,整个布达拉宫到1693年基本完工,总共历时48年,耗资约白银213万两。始成今日之规模。

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
大昭寺的传说——
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大昭寺是为什么而建?如何建成?恐怕只有这个传说才能解释。

大昭寺建于653年(唐高宗永徽四年),是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之后的建筑,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松赞干布建寺目的是为了巩固其统治,并将佛教弘扬到全藏各地。传说建寺前,文成公主运用阴阳五行的方法,试测出西藏的地形,认为西藏的地形酷似一位仰卧的魔女,而拉萨的倭塘湖似其心脏,只有填湖建庙。在填湖的过程中,用白山羊运土,为了使后人记住羊群运土的劳绩,在寺门口的木栅栏内塑有两只白羊,并称为该寺为“惹刹”(意为山羊驮土)。据藏文史料称,寺内原供奉尺尊公主带来吐番的不动金刚佛像(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唐朝金城公主嫁到吐番后,将这尊佛像搬到小昭寺,而把文成公主带到吐番的卧觉佛像(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迎来大昭寺供奉,遂称该寺为“觉康”。搬进大昭寺的铜佛,由后人镏金,故称“镏金铜座佛”。
据史料记载,唐代文成公主修建大昭寺时,曾从长安招来许多木工、画匠,如今在该寺的墙壁上还绘有当年各民族工匠在沼泽地上排水填石、架木垒墙的劳动情景。从主殿看,甘梁架斗拱都是汉族古典建筑中老式造型,柱头、檐部的装饰受到印度和尼泊尔文化的影响。因此人们称大昭寺的建筑以藏式为主,融合了唐代和尼(泊尔)印(度)的某些建筑风格和特色,是多民族文化艺术的结晶。

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布局规式。经历代多次整修、增拓,遂形成了如今占地25100余平方米的宏伟规模。


大昭寺外的信徒
哈达陪伴着一个藏族人的一生——
据分析研究,白色崇拜或尚白是藏民族深刻的文化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藏民为你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到底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绿色的哈达又是代表什么?下面我将为你解开这些迷。

当孩子呱呱落地时,有人献上一条哈达为“新人”去污;找到另一半,人生出现转折,有人拿着哈达前来贺喜;年老离世时,有人拿着哈达为你送行。除了这三个大的人生转折点,一生中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会有哈达陪伴。不知道一个藏族人的脖颈上,一生究竟要戴多少条哈达。

哈达最能表现藏族人崇尚白色的民族心理,那洁白的颜色,表达如雪山白云搬纯洁无瑕的感情,因此,哈达也成为藏族人表达谢意,表达敬意的最高礼节。哈达也是藏族生活中使用最广泛,最频繁表达情感的信物,每一个藏族家庭都会备有等次各异的哈达,以备所需。

哈达的使用超越了人与人之间地位等级的不同,无论是平民百姓、贵族官员,或是高僧大德,在生活中都要使用哈达。但由于生活水平、经济条件不同,所用哈达的质地档次却大不相同。

哈达的颜色,除了常见的白色、蓝色和黄色外,还有红色和绿色的。这五种颜色的哈达被誉为“五彩哈达”。在蒙古族人民的心目中,每一种颜色的哈达都象征着一个深刻的含意。蓝色象征蓝天,白色象征白云,黄色象征大地,绿色象征草原,红色象征火一样的热情。人们将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都寄托在美丽的哈达中了。

哈达分很多种等次,最上乘的就是“囊左”(内库哈达),其质地优良,宽而长,两层坠条,上面织有吉祥的文字和图案;其次依次为索塔(蒙古哈达,灰色)、帕左(中库哈达)。阿西、索其、其左(外库哈达)、卡索或索塔、卡其或真其等。

对于哈达究竟来源于哪个民族,难有一致的说法。就像哈达有两种献法一样,一种献法从脖上往下垂挂,认为吉祥从头开始。一种献法从胸开始往脖上挂,认为吉祥从下往上走。


风马旗的来历——
风马,藏语称为“隆达”,“隆”意为风,“达”意为马。风马旗亦称为“风马经幡”。“风马”的确切意思是:“风是传播、运送印在经幡上的经文远行的工具和手段,是传播运送经文的一种无形的马,马即是风。”藏民族认为雪域藏地的崇山峻岭、大江莽原的守护神是天上的赞神和地上的年神,他们经常骑着风马在雪山、森林、草原、峡谷中巡视,保护雪域部落的安宁祥和,抵御魔怪和邪恶的入侵。

五彩的风马旗
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一个藏族僧人在印度取得真经,回来的路上过河时把经书弄湿了,他把经书全摊开凉晒,自己坐在一棵大树下打坐入定。突然间,天地响起法锣、法号,阵阵梵音回荡,微风拂面,天宇盘旋。僧人感觉浑身通泰,大彻大悟。他微微睁开眼睛,原来一阵风起,刮得经书满天满地满河面。据说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僧人的顿悟和颂扬佛经,就把经书印在布上,直接挂于天地之间。

故而风马旗成为藏族民间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亦是藏族苯教与藏传佛教互相融合后文化精神的外化象征。但最初,它并不是寄托藏人祭祀神灵、祈祥祛难的心愿的,而是军队的标志。根据才情横溢的根敦群佩著作《白史》称:大部分臣民皆为游牧,每户门上都立一根旗矛,这是藏族独有的习俗。此亦最早是军户的标识,后演变成为一种宗教习俗行为。哪怕是一户也要在门上插经幡,一直保持到现在。

在西藏高原,但凡有人到的地方,都竖插着或顺挂着风马经幡。不论喜庆生辰,逢年过节都要插挂五彩风马,喻示着天、地、人、畜和谐吉祥。

唐卡的艺术——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

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苯教作品。它类似于汉族地区的卷轴画,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涉及佛教的唐卡画成装裱后,一般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唐卡的用途是观修、礼佛、积善祈愿,是一种精美的宗教艺术品。

西藏唐卡起源于何时,有待进一步考察研究。就西藏绘画艺术而言,其历史大体可以追溯到吐蕃早期。据藏史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修建的西藏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的墙壁上就绘有壁画。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崛起,赞普松赞干布统一全藏,揭开了西藏历史新的一页。松赞干布先后与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文成公主联姻,加强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在这前后,吐蕃王朝相继修筑了布达拉宫、帕邦喀宫、强巴明久林宫、扎玛宫、庞塘宫等华丽的宫殿,建筑规模空前雄伟,为装饰这些宏伟的宫室,需要更多的人来从事绘画活动,大大促进了西藏绘画艺术的发展。据五世达赖所著《大昭寺目录》一书记载:“法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画了一幅白拉姆女神像,后来蔡巴万户长时期果竹西活佛在塑白拉姆女神塑像时,作为核心藏在神像腹内。”这是我们所见唐卡最早的记载。








上一篇:7月西藏旅游最新消息汇总
下一篇:西藏自驾旅行,一路向西是无以伦比的美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发表于 2015-9-22 09:13: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